超微量分光光度計通過創(chuàng)新的光路設計與微量檢測技術,僅需1微升樣品即可實現高精度檢測,其核心原理如下:
一、光路設計與液柱形成
儀器采用上下檢測板結構,利用液體表面張力在檢測板間形成固定厚度的液柱(如0.05mm或0.2mm),替代傳統(tǒng)比色皿。液柱高度作為光程,確保光路穩(wěn)定,同時避免因光徑不一致導致的誤差。部分機型配備可變光程技術(如0.02-1mm動態(tài)調節(jié)),通過實時吸光度數據自動調整光程,擴展檢測濃度范圍。
二、光源與檢測技術
配備高穩(wěn)定性光源(如脈沖氙燈或LED),壽命長達5000小時以上,減少預熱時間與光強波動。檢測器采用紫外增強型CCD或硅光電池,響應線性范圍廣,可捕捉微弱信號(如0.5pg/μLdsDNA),同時避免飽和效應。全光譜掃描(190-850nm)支持多波長檢測(如260nm核酸、280nm蛋白質、230nm鹽離子),通過多參數分析評估樣品純度與濃度。
三、微量檢測實現
僅需0.5-2μL樣本,直接滴加至檢測平臺,無需稀釋或耗材(如比色皿),顯著降低珍貴或稀少樣品(如RNA、蛋白質)的消耗成本。檢測時間通常<10秒,支持高通量實驗需求。部分機型配備自動進樣器與智能軟件,可實現樣本自動加載、數據存儲與公式計算(如核酸濃度換算),減少人為誤差。
四、環(huán)境控制與穩(wěn)定性優(yōu)化
通過遮光罩、減震臺與恒溫控制(±1℃),避免環(huán)境光、振動與溫度波動對檢測的影響。內置暗電流校正功能,消除檢測器本底信號干擾,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